泰达币(USDT)作为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,在数字货币领域热度颇高。但在中国,参与泰达币交易的行为存在诸多法律风险。
2021 年 9 月,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门联合发布《关于进一步防范和处置虚拟货币交易炒作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指出虚拟货币不具有法定货币地位,不具备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,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流通使用。泰达币作为虚拟货币的一种,自然也在此列。这意味着,在中国,泰达币无法像人民币等法定货币一样,用于日常商品买卖、债务清偿等场景。
从交易层面来看,虚拟货币相关业务活动被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。包括法定货币与虚拟货币的兑换、虚拟货币之间的交易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中介或定价服务、代币发行融资以及虚拟货币衍生品交易等,都被严格禁止。例如,个人或机构搭建平台,开展泰达币与人民币的兑换业务,或者充当泰达币交易的中间商,撮合买卖双方交易并收取费用,此类行为均涉嫌非法金融活动。一旦查实,相关责任人将面临法律制裁,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,会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
需要注意的是,即便个人只是单纯持有泰达币,虽目前尚未明确为违法,但因泰达币交易不受法律保护,若因交易平台倒闭、黑客攻击、欺诈等原因导致资产损失,投资者难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如一些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出现跑路现象,投资者持有的泰达币等资产随之 “打水漂”,却无法获得有效赔偿。
在司法实践中,涉及泰达币的案件屡见不鲜。部分犯罪分子利用泰达币交易相对匿名、便捷的特点,从事洗钱、诈骗、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。例如,诈骗分子诱骗受害者用人民币购买泰达币,再将泰达币转移变现,增加警方追踪资金流向的难度。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,通常会判定相关交易行为无效,因交易产生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。
综合而言,在中国参与泰达币交易存在极大法律风险,无论是从事相关业务,还是单纯投资交易,都不应被提倡。投资者应树立正确投资理念,远离虚拟货币交易,保护自身财产安全,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