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 年是比特币从 “极客玩具” 走向大众视野的关键一年,其价格在这一年里划出了大起大落的轨迹,最高点与最低点的差距超百倍,成为加密货币早期发展史上的经典片段。
这一年比特币的最低点出现在 1 月,彼时市场尚未形成气候,价格仅徘徊在 13 美元左右。当时比特币还未进入主流媒体视野,参与者多是海外技术爱好者和少数国内 “尝鲜者”,交易主要在小型平台进行,日均交易量不足千万美元。由于缺乏实际应用场景支撑,价格波动平缓,多数人甚至将其视作 “数字游戏”,没人料到这枚 “数字代币” 会在年末掀起波澜。
转折点出现在年中。2013 年 4 月,日本宣布承认比特币合法支付地位,随后美国 MT.Gox 交易所开始支持比特币交易,叠加 “丝绸之路” 暗网对 bitcoin 的频繁使用,市场热度迅速升温。到 11 月,比特币价格迎来爆发式上涨,11 月 29 日触及当年最高点 1163 美元,较年初最低点暴涨近 90 倍。彼时国内也出现 “挖矿热潮”,显卡被抢购、家庭电脑 24 小时挖矿成了小圈子里的新鲜事,甚至有媒体报道 “有人卖房买币”,市场投机情绪达到顶峰。
但疯狂过后便是回调。12 月,中国央行联合五部委发布《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》,明确比特币不是法定货币,禁止金融机构参与交易。政策一出,市场恐慌性抛售涌现,比特币价格在 12 月底回落至 580 美元左右,虽较最高点腰斩,但仍较年初上涨 40 余倍。
2013 年比特币的高低点落差,本质是 “市场热度与政策调控” 的首次正面碰撞。这一年的价格波动让更多人知道了比特币,也让监管层开始正视加密货币的风险 —— 最高点的疯狂与最低点的冷静,共同为早期比特币市场刻下了 “高风险” 的标签,也为后续市场的规范与发展埋下了伏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