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加密货币交易的复杂领域中,USDT 作为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稳定币,常被诈骗分子盯上,许多投资者不幸中招。当遭遇 USDT 诈骗,不少人会疑惑:报警究竟有没有用?答案是肯定的,报警不仅有用,而且是止损、维护自身权益的关键一步。
从法律层面看,虚拟货币交易虽在我国被定义为非法金融活动,但这并不意味着公民被骗取虚拟货币后无法寻求法律帮助。诈骗行为本身,无论涉及何种资产,都触犯了刑法。以寿光市公安局化龙派出所办理的案件为例,2025 年 2 月,刘先生在网上联系购买 1000 个泰达币(USDT),转账 7350 元后,对方拒不兑付且失联。警方接警后迅速行动,于 2 月 13 日赶赴江西抓获犯罪嫌疑人万某,并追回全部诈骗资金。这表明,只要符合诈骗犯罪构成要件,警方定会依法介入调查,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。
在实际追赃挽损方面,警方也具备一定能力与手段。当受害人报警后,警方会迅速启动侦查程序,通过技术手段追踪资金流向。例如,在虚拟货币交易中,每一笔转账都有对应的区块链地址,警方可联合相关技术部门,对涉案钱包地址进行穿透式分析,锁定收款账户信息。像南京六合警方侦破的一起 19 万余元虚拟货币交易诈骗案,专案组针对交易匿名性强、资金溯源难的特点,通过分析转账记录、涉案钱包地址,精准锁定嫌疑人王某,并成功抓获,全额追回涉案资金。
而且,随着警方对虚拟货币诈骗案件打击力度不断加大,积累了丰富的办案经验,与金融机构、互联网企业等建立了协同机制。在接到报警后,警方能够迅速与银行、第三方支付平台等沟通,对涉案账户采取紧急止付、冻结等措施,阻止资金进一步转移,尽可能为受害人挽回损失。例如,在一些案件中,警方在受害人报警后第一时间行动,成功冻结部分涉案资金,后续经过调查核实,将冻结资金返还给受害人。
此外,众多案例也证明了报警的有效性。松滋市一男子购买 5000 个 USDT 被骗 31400 元,警方仅用一日便破案挽损;济南警方端掉 “现金换 U” 诈骗团伙,涉案金额 500 余万元,抓获多名犯罪嫌疑人。这些案例充分说明,报警后警方积极作为,能有效打击犯罪,保护受害人权益。
若不幸被骗 USDT,务必保留好相关证据,如交易记录、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,第一时间拨打 110 报警。报警是维护自身权益、打击诈骗行为的有力手段,虽不能保证百分百追回损失,但能大大增加追回资金、惩处犯罪分子的可能性。在加密货币交易中,一旦遭遇诈骗,切不可自认倒霉,要相信警方力量,积极配合调查,为挽回损失、维护法律尊严贡献力量。